(四)污染物對人體健康的影響
人們對室內空氣質量的感知與許多因素有關,個人身體狀況、心理因素、經歷使得結果差異很大。在美國,由室內空氣質量問題引起的糾紛已上升為主要案件之一。生物標示物將更準確有效地反映出有關人員的暴露水平,可以更科學地評價污染物的危害。
常規的方法包括選取一些典型環境,如復印室、計算機房等,對已有明顯癥狀的工作人員進行問卷調查,采集他們的血液、尿液等進行分析,確定合適的生物標示物,建立科學的預警系統。
(五)室內空氣污染治理技術
室內空氣污染控制的途徑有三大類,即源控制、通風和空氣凈化。通風是改善室內空氣質量,減少病態建筑綜合征的重要途徑,但是增加通風所帶來的能耗增加也不可忽視。因此,我國研究人員一直致力于如何合理進行室內通風的研究,如馬仁民、沈晉明、吳果等人研究了通風的有效性與室內空氣品質的關系等。近年來國內采取了催化轉化、活性炭吸附、光催化氧化及其組合技術等治理室內污染物,以期降低室內空氣污染物的濃度,給人們創造健康的生活空間。如楊瑞等用光催化氧化法處理甲苯的靜態試驗;陶躍武等使用光催化氧化法處理丙酮和乙醛,肖勁松等在4m3的測試室中利用納米TiO2涂料光催化降解甲醛,以及用納米催化劑降解室內污染物等。